序书

    原定好一个月最少一本书的, 然而这本书也是拖拖拉拉将近两个月, 也算赶在6月底,上半年结束的时候看完了,惭愧,记录点醒一下自己…… 至于为什么看这本书呢, 说起来也是当时自己在寻求一些改变, 包括怎么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交流, 如何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. 另外一点就是, 一直以来,我也知道自己大概就是一个属于内向型的人, 所以当时看到这本书的名字,也是想看看内向型人格的所谓的竞争力,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吧, 进一步去学习认识自己,也是2020年今年的主题词之一「求真我」.

拆书

外向真的就比内向好吗?

    在我们生活中,甚至我们身边,都会发现那些外向、善于交流的人往往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, 也更容易吸引到别人的注意, 而且很多领导者也都有着这样积极外向的性格. 我们都会羡慕他们, 希望自己变成他们那样的人, 包括我, 有时候也会尝试去向外向型转变, 模仿他们, 然而, 往往都会觉得很别扭,然后还有可能会有挫败感. 内向者生活在外向理想型的影响之下,就如同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价值形态下所处的位置一样, 其自身的价值大打折扣, 如果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,往往只会产生自卑.

你真的是一个外向的人吗?

    在简历上,如果你写了自我评价一栏的话,那么往往也会带上"性格乐观开朗"、“沟通能力强”、“组织能力强"这样类似的字眼, 不管自己是不是这样,只是因为企业更喜欢这样. 书中提到了哈佛商学院对人才的培养模式, 难到进入哈佛的学生还有不是外向者的吗?

内向的自己也可以兼容外向

荣格有个这样的比喻: “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内向者,也没有绝对的外向者,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, 那他必然是个疯子”. 从某种因素上来讲,这是因为我们都是伟大而复杂的个体,更重要的是,这个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向者和外向者

最后

摘自本书终章 《仙境》

    爱是不可或缺的,群居生活也是可供选择的。珍惜你身边最亲近、最可爱的人,同你欣赏而尊敬的同事共事。结识那些可能成为你密友的人、同你相处融洽的人。不要对那些社交场合发怵。友情会让人们更幸福快乐,当然内向者也包括在内,但是要铭记于心的是质量远比数量重要。